吉林省体育培训政策细则主要包括《吉林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(试行)》和《吉林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流程(试行)》。以下是政策细则的详细解读:
一、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,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创办的,以传授和提升体育技能为目的,面向青少年(含中小学生及3至6岁学龄前儿童)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。
二、设立原则1. 育人为本: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。2. 公益属性: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,防止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的行为。3. 安全底线:坚持生命至上,切实保障师生安全,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隐患。
三、准入条件1. 举办者条件:符合国家法律法规、规章的规定。2. 名称、组织机构、章程和管理制度:规范合法。3.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:符合规定条件。4. 体育师资队伍:与培训类别、层次及规模相适应。5. 体育场地设施:与所开办培训项目及规模相适应。6. 办学资金: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匹配。7. 其他条件:符合法律法规及章程等规定。
四、机构设置1. 举办者:应为公司或民办非企业单位,举办者应具有良好信用状况。2. 机构名称: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,不得含有歧义或误导性词汇。3. 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: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,信用状况良好,无犯罪记录。4. 章程制度:依法制定,符合相关法律法规。
五、场地设施要求1. 场所要求:提供稳定、独立使用的固定场所,不得选用居民住宅、地下室等有安全隐患的场所。2. 设施要求: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。3. 安全要求:符合国家关于安全、消防、环保、卫生、照明等标准,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。
六、从业人员1. 基本条件:从业人员须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知识。2. 资质要求:执教人员应持有相关资质证书,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培训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。3. 人员管理:与聘用人员订立劳动合同,保障其合法权益。
七、培训内容1. 培训理念: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理念,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。2. 培训计划:根据培训项目规律、学员情况、培训条件制订培训计划和大纲。3. 培训时间: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。
八、培训经费1. 资金保障:有稳定的培训经费来源,预收费资金应符合相关规定。2. 财务管理: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,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。3. 收费项目和标准:应经物价部门批准备案,并在显著位置公示。
九、审批登记1. 审批流程:实行属地管理,需提交设立申请表、培训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等材料。2. 设立条件:培训场所及附属设施应通过相关验收。
十、施行时间本指引自2023年1月15日起施行,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。现有体育培训机构需在2023年底前重新审核登记。
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吉林省体育局和吉林省教育厅的通知文件
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,吉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出台了一系列体育培训政策,旨在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全民健身运动。本文将对吉林体育培训政策细则进行详细解读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相关政策内容。
近年来,吉林省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,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系列体育培训政策。这些政策旨在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全民健身运动,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。主要目标包括:
提升体育人才综合素质,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运动员。
普及全民健身运动,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。
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体育消费。
吉林省体育培训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人才培养政策
吉林省将加大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,通过以下措施实现:
设立专项资金,支持优秀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等人才培养。
加强体育院校建设,提高体育教育质量。
开展各类体育培训活动,提高体育人才专业技能。
2. 全民健身政策
吉林省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,具体措施如下:
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,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。
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,激发群众参与热情。
加强全民健身宣传,提高群众健身意识。
3. 体育产业政策
吉林省将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体育消费,具体措施如下:
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,拓宽融资渠道。
培育体育市场,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质量。
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,提高产业竞争力。
为确保体育培训政策的有效实施,吉林省采取以下措施:
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机制,确保政策落实到位。
加强政策宣传,提高政策知晓率。
开展政策评估,及时调整政策内容。
吉林省体育培训政策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,有助于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,推动全民健身运动,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。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,吉林省体育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。
吉林体育培训政策、人才培养、全民健身、体育产业、政策解读